中国急救医学
主办单位:卫生部
国际刊号:1002-1949
国内刊号:23-1201/R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39128 人次
 
    本刊论文
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方法探讨

    目前,在高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由于学时限制,往往将医学教育中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课程合二为一,我院使用的卫生部规划教材《病理学》即是如此。由于病理学侧重点在于机体形态学改变而病理生理学偏重于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研究,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

  1 案例教学法

  从临床病例入手进行病理学教学在实际工作中广为采用。由于高职学生相对基础较差,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如在讲解高渗性脱水时,以正常人进行体育运动时机体的变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联想运动时机体“皮肤汗液排出增加、口渴、尿少”等表现,通过这一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案例选择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思维能力后,要适当采用一些较为复杂的案例,以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脱水这一章节内容学完之后,就可以举“发热体温下降期最容易导致高渗性脱水”这一案例来进行病例分析和总结,这样做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联系了临床实际,教学效果明显。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可总结为“课前引言病例浅,课后思考病例深;单节课病例浅,阶段性讨论病例深”。

  2 问题分解教学法

  问题分解教学法指将复杂难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相对容易理解的小问题,以点带面,将小问题解决后再处理复杂问题的教学方法。以酸碱平衡紊乱章节为例,本章内容多,知识点分散,采用问题分解教学法将总论部分分为三个问题:①什么条件下会发生酸碱平衡紊乱?②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增多后机体如何应对?③如何判断有无酸碱平衡紊乱?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们要掌握体内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来源,明白不仅病理条件下会有酸碱物质的改变,而且日常饮食和活动也可导致。回答了第二个问题,也就掌握了机体对酸碱平衡的四种调节机制,并且为理解代偿性和失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概念打下了基础。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指标,解决这个问题能够使学生理解这些指标的重要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这样就可提示学生重视临床实验检查结果。问题分解教学法可以总结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先分后合,聚沙成塔”。

  3 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比教学,使学生能够较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重要的知识点。例如,在讲解组织细胞的损伤这一部分时,就可以采用两方面的对比教学法:一是组织损伤后与正常组织比较有哪些形态结构的变化,如讲解肝脂肪变性部分时,如果同时对比正常肝组织的镜下结构和大体标本,就可以使同学们直观形象的抓住发生脂肪变性时的病理学变化特点,对于理解性记忆脂肪变性这一知识点大有帮助;二是不同组织损伤类型之间的对比,如讲述干酪样坏死、液化性坏死和坏疽这三种组织坏死类型时,如果能够把这三种病变的典型标本同时呈现给同学们,并且列表对比它们的发生原因,病理学特点等等就可使同学对于坏死的类型印象深刻,较之将这三种坏死类型分开讲授的方式教学效果明显要更好一些。

  4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运用得当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2]。在高职院校应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最大的难点是学生的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较薄弱,对于提出的讨论问题分析较肤浅,无法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因此,片面盲目的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适得其反,起不到预想的效果。我们的体会是运用讨论式教学要把握“先易后难,先熟后生,适量适度”的原则,精心选择要讨论的问题。在刚开始时尽量选取一些同学们较为熟悉的生活中能够遇到的小问题来进行讨论,如“买回家的肉泡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脚扭伤了什么时候要热敷、什么时候要冰敷”、“有些运动饮料为什么平时喝口感不佳、运动后饮用却很爽口”,这些问题同学们都有一定的了解,课堂讨论时就能够踊跃发言,讨论的气氛就逐渐形成。在同学们逐渐熟悉了讨论的过程和方式,不再有畏惧心理之后,就可以循序渐进,逐渐加深问题的难度,这时就不用担心没有人发言了。同时,鼓励同学们在讨论时注意尽量使用医学术语,减少不规范的用语,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5 加强实验、充实理论

  常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说明了实验在病理学教学中的重和要作用。目前,由于学时的减少,不少学校为了保证理论教学普遍压缩了实验教学时间。众所周知,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内容。因此,怎么把有限的实验时间利用好值得深入研究。首先,要创新实验的模式,把某些课堂实验改变为临床实验。如在进行肿瘤教学实验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医院病理科,实地了解病变组织切片的取材、固定、包埋及染色等一系列过程,同时,选择性地观察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肿瘤切片,通过这种面向实际工作的实验教学远比单纯镜下观看已经制作好的切片的效果要好。其次,要注意选取典型实验,结合学生专业发展进行选取。例如,在做肺水肿实验时,考虑到护理专业学生要经常进行输液操作,因而采用静脉插管大量快速输液方式复制肺水肿模型就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选择这个实验,不仅可使学生了解肺水肿病理学发病机制,更强化了他们对输液操作危险性的认识,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以上探讨了一些较适用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随着卫生职业教育与改革的不断发展,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想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必须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和探索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红梅。应用病例教学法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卫生职业教育。 2009,27(1) :82-83.

  [2]胡巢凤。病例讨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3) :240-242.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中国急救医学》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中国急救医学》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